首页 > 专家介绍
专家评析:2012年高考试题(文综)

专家评析2012年高考试题

文综 重视思维品质 引领价值方向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综合性

  黄牧航 张泽惠(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就今年大纲版全国卷和新课标卷的文综试题而言,整体难度适中,结构紧密,布局合理,基本上延续了平稳命题、常考常新的风格。平稳命题是指命题者紧紧围绕学科特点和能力要求,以小角度切入的问题为导向,以来源丰富、形式多样的材料为载体,考查各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力求落实学科基础,突出学科特色。而常考常新的体现在今年则是加大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许多问题考查的角度和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方能解答。可以说,这种尝试回应了新课程高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让人为之一振,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从卷面分析中我们得知,试题至少针对考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综合性4个维度作了评价,并由此鉴别出考生智力水平或思维品质的层次和差距。

  第一,试题出示形象具体的文字或图表材料,考查考生能否获取和解读信息,将形象知识提炼概括为抽象认识。透过现象看内在本质,事实上就是考查思维的深度,即深刻性。如地理科通过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和两类企业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变化示意图,考查考生能否判读图中的曲线变化情况并推断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特点;政治科利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背景材料,如《贞观政要》的名言和匡衡好学的故事等,看考生能否提升到对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人生价值等理论层面的认识;就历史科而言,若考生只是就事论事,则无法认识到白娘子和济公故事一题反映的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下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第二,重视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考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根据新情境,解答新问题,也就是新课程强调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地理科部分频频考查知识的运用,如要求考生运用气压系统知识分析风向和预测天气等;政治科要求考生简要分析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一题,也必须调用到经济学的知识储备才能具体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该题还以隐形介入的形式考查了科学发展观;历史科的王阳明论四民异业同道一题,考生若能运用致良知学说对材料加以分析,就能得知王阳明提倡四民尽心于业的根本在于达到正心诚意的境界。一般说来,优质的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要想在高考中取胜,考生则必须强化思维的灵活性,努力将知识迁移至试题甚至现实生活中。

  第三,尝试评价考生思维的创造性。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品质中处于较高位置的维度,是区分个体智力水平差异的关键。但创造力恰恰是中国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也是传统的纸笔测试最难考查的内容。但是今年全国卷两卷的命题者都作出了努力的探索。比如,判断地理科某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文化遗产、防范自然灾害和保护城市水源地等问题都鼓励考生的个性思考和理性决策;政治科要求结合国家职能相关知识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既考查了考生对解决社会问题的独立见解程度,又引导学生以主人翁姿态为国家建言献策历史科中国近代发展的冲击-反应模式一题,还鼓励考生以批判性精神看待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可赞成可反对,更可另立观点,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得分。

  第四,试题侧重考查思维的综合性。所谓综合既包含对学科内各系统知识的综合利用,也可指跨学科能力和人文综合素养。但近几年主要突出的仍是前者。如地理科考查了某区域农场长绒棉生长的有利因素、消费市场与上品棉销售的关系、过度扩大生产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内容有机地融合于具体区域,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学科特色;政治科国民收入分配一题,不仅配有图表和文字材料,还结合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两个模块的知识,层层设置问题,全面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知识、阐释事物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还渗透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可以说是学科内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综合;历史科以世博会的发展变迁为主题,展示了全球史观下人类文明发展所应持有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联系中外,贯通近现代史,还综合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但学科间的综合,命题者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如岭南古今发展一题,要求考生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西汉立足现实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分析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就有明显的学科综合痕迹。

文综试卷强化了思维能力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是力图深入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表现,值得肯定和提倡。与此同时,高考作为一场具有导向性和权威性的全国性考试,在选拔学生之余,更要从高远的立意上对考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彰显人文学科的社会功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