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 考 先 知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一、高考信息归集
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要求:
1.考试形式与结构
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将保持基本稳定。从考试形式、考试结构到赋分比例,均没有明显变化。政治学科与地理、历史学科组成文科综合科目,总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政治答题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分值为1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客观题,12个选择题(均为单选),共48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共52分。
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与要求
2018年高考政治考核目标与要求和2017年相比均没有变化,考试的范围也与2017年保持一致。
3.试题样例补充说明
在2017年的基础之上,非选择题部分增加了2017年全国Ⅰ卷第39题即题型示例的第1题、2017年全国Ⅱ卷第38题即题型示例的第2题,非选择题示例总数由3题增加至5题。
综上所述,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将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延续以往的特点。
二、高考考情报告
1.突出地体现“一体四层四翼”。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国家建设发展成就,立足增强“四个自信”,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2.材料选取呈普适性、多样化和生活化。选取的背景材料较典型,具有普遍的意义,体现国家意志,关注全国性、长期性的时政热点及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周年,紧扣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及方针政策。
3.各模块在题量、分值上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延续多年的非选择题的固化模式将进一步被打破,40题(17年之前的39题)不一定是《文化生活》模块与《生活与哲学》的组合,个别试题的设问知识指向将分别在小切口和综合性上进一步加强。
4.试题的总体阅读量、难度和答题书写量相对称定。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考查,在试题中对增强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三、高考命题预测
1.2018年政治高考继续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题目设置会体现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及开放性”的要求,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目标的考查更加明确。
例1: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告诉我们
①乡村振兴要解决上层建筑与农村经济基础的矛盾 ②乡村振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乡村振兴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乡村振兴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政治试题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综合体现学科素养,强化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1)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明显,十九大会议的主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核心的内容在2018年高考中会有体现,应重点关注。
例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联考卷·单科(七)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表述,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①深化改革,妥善解决“国进民退”问题 ②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8年高考政治试题会继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
例3: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一)
看到美景时,我们会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会说“哇,真美”;表达志向时,我们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满脑子只知道升官发财;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而不只会是“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特有的魅力而应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③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④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构建问题情境,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例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九)
A金融服务公司与M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推出了如下图所示的金融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
①减少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 ②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③体现了诚信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④减轻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融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试题形式
(1)选择题
2018年高考中可能在图表题、推理传导型题目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试题命制形式。如漫画题等。
例5: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单科(二)
在纳税财务报表中,某企业在“营改增”前的年营业收入为5000万元,成本为4000万元。“营改增”后,该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20%,成本下降10%。如果“营改增”前,该企业所在行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后,该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为6%。不考虑其他因素,“营改增”使该企业
A.税负减轻 少交156万元 B.税负增加 多交60万元
C.税负减轻 少交84万元 D.税负增加 多交144万元
例6: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四)
右图漫画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到事物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矛盾
②要树立前瞻意识,为防止安全向危险转化而做必要的准备
③要运用辩证思维,看到安全和危险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④要坚持适度原则,将各种危险因子消灭在萌芽状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顾此失彼
例7: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文科综合(八)
财政部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中透露,将研究出台地方债务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中央不会为违规举债“买单”。这一政策如果出台,下列对其影响推导合理的是
A.地方债终身问责——地方债收益率下降——居民收入下降——消费对经济贡献率下降
B.中央不为违规地方债“买单”——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地方政府对民生投入减少
C.地方债终身问责——地方债发行减少——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地方民生工程暂停
D.中央不为违规地方债“买单”——抑制地方隐性债务增量——降低地方金融风险
(2)非选择题
①开放性和探究性、思辨性和多元化相结合。全国I、II卷的38题为《经济生活》,一般为1问,39题为《政治生活》1问,但都包含了2个小问题。全国III卷的38题为《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2问。
例8:全国100所名校最新联考卷·文科综合(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法工作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四年之后,党中央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明确要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多个层面持续发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4次出现的“法治”,既涵盖了宏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亦有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具体行动,为“依法治国”描绘出清晰的实践脉络。报告首次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着力推动依法治国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并说明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②全国I、II卷的第40题,全国III卷第39题政治学科特色非常鲜明,注重对考生价值观的引导,其中至少会有1问为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其答案和评分标准多元化,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或加分。“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认识论”以及“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在近几年的试卷中考查的频率较高,应当重视。
例9: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文科综合(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革命文化。
材料一 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的红色篇章,诞生于血与水的革命岁月,形成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中,凝聚着无数革命前辈的鲜血和意志,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革命文化是对‘孔家店’文化的否定”“革命已经成功,革命文化应该离开”等是错误的,我们对革命文化要有应有的文化自觉。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联系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对中国革命文化应有的文化自觉。(10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联系材料二,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12分)
(3)请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革命文化事例,并指出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4分)
例10:河南河北百万联考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各种要素投入水平在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速,潜在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的新方位,需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有专家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实质性放宽要素市场准入,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解决各个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补充供给短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性并说明该专家的观点对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14分)
例11:广东一模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往事越千年,每一件文物都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自2017年12月3日起,《国家宝藏》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首播。节目在表现形式上一改以往文博类节目沉闷、古板的风格,通过运用巨幅大屏幕、全息影像等技术,邀请专业人士担任国宝守护人与讲解员,用小剧场的形式来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将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现在大家面前,构建起国人与文物之间跨越时空的灵魂交流,让这些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跟人、跟生活建立起一些活生生的血脉勾连,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使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了起来;同时成功联结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打开中华文明的磅礴格局,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独特价值贡献给了世界。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宝藏》节目是如何使文物“活”起来的。(10分)
(2)有人认为:“文物代表历史,而我们要面向未来。”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2分)
(3)《国家宝藏》的播出引发了人们对让文物“活”起来的讨论,请你就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提出两条建议。(4分)
未考先知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一、高考信息归集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今后高考将重点考查4项内容。且今后一段时间这些内容会成为高考内容的改革重点和教育者们关切的“敏感点”,也是未来高中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具体如下: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
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和文科综合等科目更具优势。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2.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
历史科可以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通过对比,凸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提升学生对我国宪法的认同感,实现对青少年热爱宪法、保护宪法、自觉遵循宪法的法治教育作用。
3.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
4.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
在命题中……文科试题也要考查创新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
二、高考考情报告
1.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完善考查途径,提升考核效果
(1)强调基础知识考查
(2)注重学科内综合能力考查
(3)增强试题探究性和开放性
5.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凸显高考选拔功能
6.落实新课标、新大纲精神,引导中学历史教学
三、高考命题预测
1.试卷总体特点
(1)加大整合知识、运用知识说明历史问题、解释历史现象的考查力度;考查再认再现低层次能力的试题不会出现,需要运用学科思维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的试题比重会较大。
(2)试题的背景材料日益生活化,对时间、阶段性概念的考查明显增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必做部分均兼顾中古史、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等三部分的协调;第41题突出概括比较能力的考查,第42题突出开放性,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选修1、4的试题均为课标考纲外的内容,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例1: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文综·N(七),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末的修律虽然有“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的良好愿望,但最终“多继受外国法,于本国固有法源,未甚措意”,甚至有些规定“与社会情形悬隔天壤,适用极感困难”。加之历史原因,其实际作用甚微。辛亥革命中人民被允诺的自由和权利,其广泛性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却隐含着革命的激进主义与现实的保守主义的巨大矛盾,临时约法就像一张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中国的百姓拿不到自由和权利的“现金”。相反,西化制度与传统思想脱序,社会在变态中畸型发展,弥漫着严重的危机。而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形式上体系合理、内容完备,但价值取向上却是向传统的复归,存在着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二律背反。回顾中国近代社会的法制移植,总体上讲,是失败之路。
——摘编自栾爽《近代中国法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材料二 英国从建立君主立宪制到完全确立代议制民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但直到1711年法律仍规定下院议员非常高的财产资格。直到1867年第二次选举改革,选民的人数较前几乎增加了一倍,城市产业工人取得了很大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占了上风。而美国到19世纪30年代,绝大多数州都取消了财产资格限制,选举权几乎被授予全体白人。虽然还不能说是“不管社会地位高低,人人都有这项权利”,但可以说已接近于此。所以说,美国代议制民主实际上比英法等其他欧洲国家实行得更早,也更彻底。美国人建立共和代议制民主之际,正是欧洲拿破仑倒台、“合法君主”复辟之时。在当时的欧洲,掀起了一种“美国宪法热’,设计法国宪法草案的孔多塞还将美国1787宪法全文译出,并逐条作了注释。
——摘编自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代议制民主》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近代中国与美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形成的民主法制所产生的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与美国民主法制进程一败一成、一慢一快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西民主法制发展中得出的认识。(14分)
【答案】略
【说明】本题以近代中西方民主法制建设实践对比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情境设置、问题视角的选取都很好的照应了时代特点,考查体现出浓厚的历史学科特色。
2.选择题特点
(1)高考历史12道选择题全部以社会现实、现象、现状为命题情境,突出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没有纯粹的概念辨析题和理论解析题。历史学习在从历史“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过程中给人以“历史智慧”,这就要求在学习中重视对“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从而学会“解释历史”。如2017年全国1卷第27题考查明代玉制饮食器皿限制被放宽现象的解释;第32题考查考生对希腊神话中诸神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原因的理解;等等。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及“历史智慧”,值得探究。
例2:全国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七次大联考·文综试卷,24
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一书总共不过35000字,“仁”字出现了150次。这说明孟子
A.有意规范贵族行为 B.代表下层民众利益
C.思想蕴含人文精神 D.揭示了人性的本源
【答案】略
【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新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本题以孟子关于“仁”的解释及以其对“仁”的重视情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的训练,可增强考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对学科素养(如史学理论素养)的考查由单纯考查转变为综合考查,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
例3:全国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八次大联考·文综试卷,25
记述 |
出处 |
“至(建武)十六年,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反,攻郡” |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
“春二月,交趾女征侧起兵攻太守苏定。逐之,自立为王。……太守苏定为政贪暴,杀其夫,及与妹征举兵攻陷州治” |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光武帝年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当时交趾郡隶属于东汉管辖 B.二征姐妹割据反叛势力强大
C.当地政府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D.女性在社会上威望相对较高
【答案】略
【说明】这类试题突出对历史叙述进行审慎辨析,以更接近历史的真实。这类试题对于引导我们注重史学方法的传授和不同概念的辨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以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间的联系为突出特点,全部为复式考查形式,隐性考查重大历史问题在现实中的反映,且基本采用复式考查形式。
例4: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文科综合卷·N(九),27
明清时期,一些拥有大量土地并雇人耕种的经营式农场主日益转化成以出租小块土地为主的租佃地主,很多雇工也转化成为了佃农。材料现象
A.反映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B.有助于农业生产商品化
C.适应了劳动力不足的现实 D.不利于农业社会化发展
【答案】略
【说明】本题以明清时期土地政策的调整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从而加深对当时小块土地经营方式影响的认识。本题照应了当前农村深化改革,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这一时代背景;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历史的反思,意在激活考生的历史意识,学会思考现实问题。
(4)直接引用史料设置情境入题已不占主流,多以间接引用并加以整理的材料为主,题干更精练,信息更丰富。
3.非选择题特点
(1)两道必做题,将突出中国史的比重。第41题将以中西政治史的比较考查为特征,体现时代性。第42题可能以经济、文化史方面素材为情境,考查对历史观点、事件或现象的描述、阐释的能力,体现和融合对价值观的考查。
例5:全国“百万联考”2018届高三11月一轮中期调研考试,25(18-09-38C)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赦免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手段,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赦免,把它当做稳固皇权的重要措施。赦免在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种社会措施,而是原始社会典籍中出现的一类有关“仁政”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赦免具有临时性、随意性,诸侯中的大赦之法基本上都是特赦。汉代以后,统治者开始经常性的使用赦免,《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刘秀下诏:“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因而大赦天下,使人们从事生产。赦免权力开始逐渐的收归中央,赦免成为一种习惯法,名目和次数也日益增多。
——摘编自袁文超《中国古代赦免现象分析》
材料二 到了欧洲的封建社会,也就是欧洲的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及基督教的兴起,赦免被作为“神权”与“王权”的象征。尤其是在十二世纪,基督教中爱、罪、救赎的经典教义,直接影响到教会法对异端问题的处理,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相对理性的神权赦免制度,即上帝因为博爱,有权赦免那些有罪之人。而正是这种神权赦免为世俗间的王权赦免奠定了理论基础。“君权神授”是封建社会中君主权力合法化的典型思想及理论,君主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行者,其一切权力都被认为是上帝授予的,其中就包括了赦免权,因此,君主有位于法律之上的宽恕他人的权力,即赦免一个被法律判罪之人的权力。也就是说,君主在代为行使上帝所有的赦免权。
——《特赦鉴照政治智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赦免制度的演变趋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赦免制度的功能。(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中世纪赦免制度与中国古代赦免制度的异同。(5分)
【答案】略
【说明】本题以中国古代与西方中世纪的赦免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上能力。
(2)选做题考查形式仍会以“一材两问”形式出现。在素材选择上,预计2018年选修1、4均会偏重中国史,选修3也往往选取以与中国相关的战争史素材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例6:全国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四次大联考·文综试卷,46
材料 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国大陆由于连续 3 年遭受自然灾害以及“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失误,苏联“老大哥”的背信弃义和中印边境冲突,使国民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蒋介石仿佛看到了“光复大陆”的星星之火。美国总统约翰逊执政后,蒋介石借助越南战争,向美国施压,要求约翰逊政府对“中华民国的未来”表示支持。但美国极力想避免与中国在越南战场上公开交战。尽管如此,蒋介石仍继续向白宫施压,1965年,他派蒋经国前往美国,提出了美蒋协同反攻大陆的计划——GT-5号计划。1966年1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台大使馆”发出电报,以书面形式拒绝了蒋介石反攻西南五省的GT-5号计划。
——摘编自张治宇《蒋介石反攻大陆的GT-5号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制定GT-5号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T-5号计划的结果及影响。
【答案】略
【说明】本题以蒋介石制定GT-5号计划为切入点,突出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提炼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4.考点预测
(1)命题的重要知识点
古代:宗法制的内涵与影响、官僚制度的变迁、选官制度的完善、农业与商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近代: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侧重美、德两国)、两次工业革命与科技发展的关系、近代中国革命探索与民主实践、十四年抗战、孙中山的思想。
现代:20世纪三大现代化模式、“冷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外交理念、民生工程、党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理论。
热点与周年:“中共十九大重大决策”“‘一带一路’建设”“乡村建设”“长江经济发展战略”“朝鲜半岛局势”“英国脱欧”等,“《共产党宣言》”“光荣革命”“《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十月革命”“冷战”等。
例7:湖南省2018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1(18-10-92C)
西周时期,许多彝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载有“铸兹宝簠以享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辞语。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
A.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 B.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
C.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 D.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防止
答案:B
【说明】宗法血缘制度一直是高考的常考考点。本题以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为切入点,考查西周时期社会政治的特点。
例8:2018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文科综合卷(一),30
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蒋百里依据其在日本的见闻,写成了《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一书。他在该书结尾处这样写道:“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这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
A.民族团结抗战的期盼 B.日军全面侵华的警示
C.抗战到底的坚定信念 D.化解中日危机的智慧
【答案】略
【说明】民族抗战是新课标高考的常考点。本题以蒋百里将军言论为切入点,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誓死不屈的气概!
(2)关注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例9:全国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文综试卷,42
材料 下表为20世纪40~50年代中外历史主要事件简表。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20世纪40年代 |
对日总反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全面内战爆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成立经互会。 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先后提出、北约成立。 |
20世纪50年代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签订。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城斯坦福科研工业区(硅谷)在美国成立。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召开。 华约成立。 |
——据《世界历史大事年表》等整理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略
【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以20世纪40~50年代中外历史主要事件为命题的切入点,材料以表格形式呈现,选材更加丰富平实;试题突出了问题意识,该题所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级;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试题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10:全国“百万联考”2018届高三1月一轮诊断性考试,25(18-11-119C)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民本思想影响下,历代王朝都设有官方储备粮食的机构,对需要救济的人实行一定配给,当发生重大灾害时,官方会开仓赈济。根据学者邓云特的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次。统治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材料二 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第68条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实施一年以后,由于有些条文规定不符合当时解放区的实际情况,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危害,出现了许多私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师傅不愿带徒传艺等现象,影响了根据地的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1933年10月15日,重新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就上述情况作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对某些过高要求作了适当的降低。
——摘编自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实行社会保障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苏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那些原则(15分)
【答案】略
【说明】本题以中国古代和民主革命时期中共苏区的社会保障政策为切入点,隐性考查的时事热点,关注民生,实现中国梦是当今时事热点。该题所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方面。
未 考 先 知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一、高考信息归集
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高考试题风格仍保持稳定,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没有改变。
二、 高考考情报告
(一)高考试题结构
近些年来高考试题结构一直保持稳定,必答部分有选择题11道(44分),非选择题36题(22分)、37题(24分)共46分;选答题在选修模块“旅游地理”“环境保护”中任选一题作答(10分)。
(二)高考特点分析
1.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高考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和方向都是高中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和四方面的能力。如气候问题、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等,都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在每个重点知识模块的选点命题又以核心知识为主。
2.突出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
绝大多数考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尤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突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回看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地理核心素养”已在试题中闪耀着光芒,指引着中学地理教育的“课改”方向。
三、高考命题预测
(一)主干知识考查。天气与气候、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工农业生产、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等主干知识点仍将是2018年高考的热点。
高考热衷于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更多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明白,无论怎样变形变式,都能把握知识的实质。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的时候,多想一步,主动拓展知识,举一反三。
例1:2018届100所名校联考卷文综(七)
清朝,新疆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新疆有水之处,大半有鱼。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近年来,特色冷水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水库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鲑鳟鱼类、河鲈、河蟹等名优品种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35%,“绿色新疆、品质渔业”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读清代新疆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7~9题。
7.下列叙述能体现清朝新疆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
A.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多 B.产鱼地集中在湖泊
C.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 D.产鱼地东多西少
8.与现代相比,清朝新疆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旺盛 B.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C.渔业资源丰富 D.水网密布,水量充沛
9.有利于新疆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
A.水质好,品种优 B.饵料充足,人工饲料投放少
C.交通便利,市场广 D.渔获量高,输出量大
例2: 2018届100所名校冲刺卷(一)
37.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古吉拉特是印度一个重要的工业邦,被誉为“印度的广东”。该邦的主要制造业有石油、化工、工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宝石和珠宝,以及医药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著名公司纷纷在萨纳恩德工业区建厂建仓库。下列图表分别示意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位置及2017年我国广东省和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对比表。
|
GDP(万亿美元 ) |
人均GDP(美元 ) |
我国广东省 |
1.407 |
12100 |
印度古吉拉特邦 |
0.25 |
3518 |
(1)指出与中国广东省,古吉拉特邦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2)分析古吉拉特邦大力发展石化工业的原因。(6分)
(3)从交通运输条件和环境角度,分析古吉拉特邦发展石化产业的的有利条件。(6分)
(4)简述大量跨国公司集中布局于萨纳恩德工业区的优点。(6分)
(二)地理空间定位。就是地理学科的“特质”,知道“在哪里”始终非常重要。地理学习要求考生头脑中装有世界与中国的“格局”,重要的经纬线及大陆、国家轮廓都要熟悉。高考对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注意宏观与微观的转换,通过提供有用的定位信息,考查快速定位能力。
例3: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示范卷文综(二)
尼加拉瓜湖是位于尼加拉瓜国境内的一个淡水湖,水域面积82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海洋鱼类(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生存的淡水湖。该湖通过圣胡安河与加勒比海相连,尼加拉瓜计划修建经尼加拉瓜湖连接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运河(如图)。读图,完成9-11题。
9.能解释尼加拉瓜湖有大量海洋鱼类包括大型鲨鱼生存的原因是
A.海洋鱼类沿圣胡安河进入 B.尼加拉瓜湖最早是海洋的一部分
C.人类放养 D.西岸湖底有溶洞通往太平洋
10.尼加拉瓜湖西岸地区
A. 地壳运动活跃 B.陆地基岩主要为石灰岩
C.火山、地震发生几率小 D.以风力地貌最为典型
11.若按规划线路顺利开凿了运河,运河通航后圣胡安河
A.年径流量变大 B.流量季节变化更为显著
C.流速加快 D.河口处的水域含盐量增大
例4: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大联考(10月)
下图为某区域海浪浪高等值线(单位:米)分布图。据此完成20—22题。
20.该图所示区域及时间最可能为
A.南半球 1月 B.南半球 7月
C.北半球 1月 D.北半球 7月
21.形成图示区域海浪的原因是
A.西北季风 B.岛屿分布
C.热带气旋 D.副热带高压
22.此时
A.m区域降水强度最大 B.m区域东南侧吹偏南风
C.n区域风力较弱 D.n区域中心气压值最高
(三)地理图表。2018年选择题中等值线图、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出现的概率较大。2个必考综合题分别以世界和中国的小区域地图为背景。图像考查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求考生从图像类型入手,穷尽图中信息,正确理解命题者意图。图像信息的给予方式也不一样,或显或藏,需要大家与问题相结合,抓准利于解题的直接信息,通过读图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快速解题。
例5: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卷地理卷(一)
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因而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也存在着差异。左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日最高气温各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右图为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其中右图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读图完成11~13题。
|
|
|
|
11.该地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是
A.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B.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C.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D.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早
12.日最低气温有时也会出现异常,如果当地日最低气温出现在9时,可推测日出前后
A.出现微风或静风环境 B.有暖锋到达
C.有强对流天气 D.有浓云覆盖
13.该地可能位于
A.河南省中部 B.黑龙江省东部
C.西藏自治区西部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例6: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示范卷卷文综(八)
37.(24分)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沙尘暴天气是指强风从地膜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大气能见度低于1km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而言,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劲持久的大风和上升气流,二是地表有丰富的松散干燥的沙尘。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沙尘暴天气的多发地区之一,左图示意1961—2000年青海省沙尘暴天气年平均出现次数分布,右图示意同时段该省沙尘暴次数月际分布。
(1)指出青海省沙尘暴发生频次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以及该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推测沙尘暴年等次数线沿格尔木—诺木洪线向东凸出的原因。(6分)
(3)说出青海省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并说明该月沙暴天气频发的原因。(6分)
(4)西宁地区较周边县区沙尘暴天气天数明显较多,试推测其原因。(6分)
(四)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试题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情景。2017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在2018年高考中一定会有体现。
例7:2018届100所名校冲刺卷(一)
《诗经》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藏之凌阴。意思就是,凿冬天河流的冰,放进“地窖”。我国某地河流纵横,水量较大。古代,该地区的牧民往往居住于离河流较远的区域。冬季,这个区域的妇女在河边凿取厚厚的冰块,过着一年中最忙和最辛苦的日子。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天山牧区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
2.牧民居住于离水源较远地较远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保护水源 B.躲避灾害 C.便于放牧 D.利于防卫
3.该地冬季妇女采冰主要是用于
A.生活用水 B.夏天降温 C.冰饰雕刻 D.乳酪制作
例8:第四次全国“百万联考”
欧美黑杨树干高,树冠大,喜光照,生长快,抗病和适应性强,含有毒性。杨树木材材质柔软,易加工。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黑杨作为经济林被广泛引进洞庭湖周边区域,成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到整治前,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9万亩。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生态杀手”,严重威胁洞庭湖水生态环境安全。2017年10月以来,湖南洞庭湖保护区展开了史上最大一次黑杨砍伐行动,数百万颗黑杨树被砍伐清理。读图,完成6~8题。
6.欧美黑杨生长习性最可能是
A.耐旱 B.耐瘠薄 C.耐水湿 D.耐寒
7.洞庭湖区人们所种植黑杨的主要用途是
A.制造家具 B.供候鸟栖息
C.园林绿化 D.生产纸浆
8.洞庭湖区大面积砍伐黑杨的主要原因是
A.加速湿地旱化 B.湖区水土流失加剧
C.经济效益低 D.湖水对湖岸的侵蚀加剧
(五)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相关知识考查。关注学科素养,突出区域认知、人地协调体现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向,试题以区域作为情境信息的载体,渗透区域认知素养,考生通过对区域地理信息的判断,从时空两个维度判断地理要素发展变化特点;凸显能力立意,注重信息获取、综合思维,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综合思维在试卷中的比重仍然会较大。
例9: 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卷单科(八)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藏族民居各具特色。下图示意的碉房是藏族颇具代表性的民居,多为石木结构,一般分为两、三层,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二层为居住层,晒台多在三层。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示意的藏族碉房多分布在
A.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 B.藏西北可可西里地区
C.藏北牧区 D.藏南谷地
2.该地碉房的墙壁通常厚达1米,主要目的是
A.防紫外线,保湿 B.防震,保温
C.防滑坡,保温 D.防风,防寒
3.同为碉房不同区域的建筑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生活习俗的差异 B.建筑规划的差异
C.用地类型的差异 D.行政管辖的差异
例10:2018届100所名校冲刺卷文综(三)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千万年间,冷湖是一片干旱典型景观——雅丹地貌广布的无人区。1954年开采出石油后之前,冷湖因石而兴。但随着石油枯竭、石油开发主战场转移到茫崖花土沟,冷湖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人去屋空、断垣残壁、满目凋零……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冷湖、茫崖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推广冷湖雅丹—茫崖雅丹—东台水上雅丹等旅游线;2017年4月,中国石油援建的玻璃房农业种植园蔬菜培植成功,结束了冷湖居民生活物资都是运进,且无法吃上3天以内新鲜蔬菜的历史。2017年11月,中广核冷湖丁字口50兆瓦风电项目投入运行。……
(1)推测东台吉乃尔湖畔拥有和冷湖、茫崖等地不同的独特水上雅丹地貌的原因。(4分)
(2)简述冷湖玻璃房农业种植园蔬菜培植成功的现实意义。(4分)
(3)指出冷湖发展风电开发需要克服的困难。(6分)
(4)列举茫崖为避免冷湖覆辙应采取的措施。(8分)
(六)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考查。 全国卷很少考热点本身,但是在试题中会隐含热点地区知识。如:“区域经济合作” “工业4.0与智能革命”“互联网+” “环境问题及影响”等相关背景为2018年高考命题热点。
例11:2018届模拟卷文综(八)
2017年5月中旬,由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联合制定的《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规划》正式出台,预计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肉蛋菜奶将实现1小时新鲜直达。据此完成7~9题。
7.该规划以首都消费市场为核心,其定位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水平高 B.城市等级高
C.产业活动频繁 D.交通网络密集
8.为实现京津冀地区肉蛋菜奶1小时新鲜直达,应重点优化
A.生产环节 B.营销环节
C.物流环节 D.加工环节
9.该规划实现后,鲜活农产品的交易模式最宜选择
A.GIS+现代农产品流通 B.RS+现代农产品流通
C.GPS+现代农产品流通 D.互联网+现代农产品流通
例12: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卷地理卷(六)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我国超大型数据中心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阶段。超大型数据中心规模在10000个标准机架以上(2.5kW为一个标准机架)。2011至2013年,我国建成大数据中心255个,总用地713.2万m2,总机房面积400万m2。据此回答第10~12题。
10.我国实时性不强的、以灾备为主的超大型数据中心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市场 C.地质 D.交通
11.较之上海,在内蒙古地区布局超大型数据中心产业的优势是
①产业基础好 ②冬季较长,均温低 ③电力丰富廉价 ④科技人员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内蒙古超大型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对内蒙古的影响是
A.促进网络电商的发展 B.提升物流效率
C.导致失业人口数增加 D.优化产业结构
(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考查。试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内涵,思考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传统民居是我国古代聚落建设的典范,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描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身体验,以及对人地关系的初步认识,在揭示地理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悠久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树立文化的自信和自尊,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自豪感。
例13: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卷单科(三)
福建土楼如下图所示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据此回答14~16题。
14.福建土楼文化,反映出历史上人口迁徙使( )
A.人口分布日益均衡 B.中原文明得到推广
C.汉族分布更集中 D.人口分布更分散
15.图中土楼反映了当地( )
A.气候湿热 B.河网密布
C.地势低平 D.地质稳定
16.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 )
A.减少实用面积 B.防震性能减弱
C.防御功能增强 D.通风采光减弱
例14:2018届100所名校模拟卷地理卷(五)
风水盛行的古代中国,人们孜孜追求的理想宜居之地是:背倚连绵山脉为屏障,前临平原,两侧水流曲折回环,流汇于聚落前。无论大小聚落,都要设置“水口”,它是一个村、镇、城的“门户”所在。下图示意浙江某聚落选址及水口景观,水口处种植的高大乔木林已200余年。据此,完成8~10题。
8.风水学中聚落前水流忌讳冲射反弓,而图中水流曲折回环,其作用是
A.便于灌溉、舟楫、养殖 B.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
C.可避免淹涝之灾 D.便于接纳夏日的凉风
9.该村落在“水口”种植高大乔木的主要目的是
A.调节局部小气候 B.防洪护堤
C.防止水土流失 D.涵养水源
10.上水口和下水口之间河段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